大家好!我是青牛君,热爱中国茶,倾心传世品。本文为原创作品,欢迎转载分享。本文包含:原诗/写作背景/苏轼与孙莘老/ 注释及大意
原诗《将之湖州戏赠莘老》
苏轼(宋)
余杭自是山水窟,侧闻吴兴更清绝。
湖中橘林新著霜,溪上苕花正浮雪。
顾渚茶牙白于齿,梅溪木瓜红胜颊。
吴儿脍缕薄欲飞,未去先说馋涎垂。
亦知谢公到郡久,应怪杜牧寻春迟。
鬓丝只好对禅榻,湖亭不用张水嬉。
苏轼(1037-1101)
展开剩余69%写作背景本诗作于熙宁五年(公元1072年)十一月。杭州。苏轼时任杭州通判,年36岁。
诗题中的“莘老”,即孙觉(1028-1090年),字莘老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词人。黄庭坚的岳父,秦观、陆佃(陆游祖父)的老师。
1071年,因上书皇帝论新法弊病,惹怒了主政新法的宰相王安石,无奈之下,苏轼自请外放,到杭州做了通判。1072年11月,苏轼受转运司差遣,将赴湖州相度捍岸利弊。公事行前,苏轼为老友孙莘老戏作本诗。
易武探春(普洱生茶 “国际美味奖”蕞高评级)
孙莘老于熙宁四年十一月到任湖州太守,与苏轼多有书函往来。但苏轼愧未探访,因此诗中说“亦知谢公到郡久,应怪杜牧寻春迟。”
苏轼与孙莘老孙莘老年长苏轼9岁,但两人肝胆相知,在林语堂先生的《苏东坡传》中,评为东坡密友的仅孙莘老一人。苏轼写给孙莘老的诗也多达十数首。
苏轼与孙莘老有诸多相似之处:
均是年少成名:苏轼21岁、孙觉22岁高中进士;
家庭背景相似:“苏门三学士”天下闻名,孙觉、弟弟孙览和长子孙端也是一门三进士;
易武探春 裸饼实拍
从政经历相似:两人都是保守派重要成员,后被称为元祐党人。均因直言上书新法之弊,得罪了王安石而被贬出京。官场几度沉浮;
政声斐然:孙觉、苏轼先后外放,均曾担任七地知州,体恤民情、仁德施政,各地纷纷为两人建生祠或列为名宦;
肝胆相知:苏轼经历了九死一生的“乌台诗案”后,孙觉也受牵连贬放。但两人始终相互欣赏,彼此信任,一生相知;
易武探春(400克/饼 5饼/提 20饼/箱)
门生故旧:“苏门四学士”是苏轼门下四位杰出弟子,其中黄庭坚、秦观均是孙觉所荐。其中,黄庭坚为孙觉之婿,秦观为孙觉学生。
注释及大意(待续)
我是青牛君,倾心打造传世茶品。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如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祝各位读者生活精彩,有梦成真!
发布于:河北省富成配资-配资平台网-炒股配资平台股票配资门户-配资行业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